

復健科衛教│脊椎側彎
脊椎側彎
- 脊椎位居背部的正中央,且垂直於地面,宛如一根柱子,因此整條脊椎又稱「脊柱」。若脊椎歪斜、扭曲或偏離正中線則稱「脊椎側彎」。據學者估計,超過10度以上的脊椎側彎患者約佔人口的1%∼3%。
脊椎側彎的種類
- 1. 結構性脊椎側彎:因脊椎結構異常所致,無法藉由姿勢的改變來矯正。依其致病原因之不同又可分為以下三類:
(1)特發性:原因不明,約占所有脊椎側彎的75∼85%,以青春期的女孩子最常見。
(2)神經肌肉病變:如腦性麻痺,肌肉失營養症(一種遺傳性的肌肉無力症)等。
(3)骨骼病變:如脊椎骨發育不全,脊椎關節炎等。 - 2. 功能性脊椎側彎:脊椎的結構正常,但因其他原因而導致脊椎側彎。這類患者躺下後側彎弧度會消失,因此又稱為「姿勢性脊椎側彎」。常見的原因為長短腳、背部肌肉痙攣及習慣性坐姿或站姿不良等。當上述病因被治療或矯正後,脊椎側彎隨即自然消失。
脊椎側彎有什麼症狀
- 除了脊椎偏離正中線之外,最常見的症狀是患者兩側肩膀、骨盆高度不一,一側的肩胛骨或肋骨較突出,或兩側腰部皺摺不對稱。嚴重側彎的患者除了外觀不雅之外,還可能有背痛現象,甚至影響心肺功能
脊椎側彎如何評估
- 對於生長快速期的青少年朋友,如何給予正確的評估,至為重要,如此才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這些評估包括:
1. 姿態評估:觀察患者的背部在軀幹做往前、往後彎曲時,兩側肩膀是否等高?是否有一側肩胛骨特別突出?骨盆是否歪斜?腰椎是否過度往前彎曲....等。
2. 神經學檢查
3. 脊椎的放射線檢查:至少包含全部脊椎的正面X光片,以決定其彎曲位置、角度及方向,並作為日後復健追蹤的參考。
脊椎側彎如何治療
- 對於弧度小或成年人的脊椎側彎,不一定需要治療。不過,有些個案如果給予適當的早期治療,可以預防脊椎側彎的惡化。然而,要決定治療的方式時,需考慮脊椎側彎的致病因子、種類、位置、嚴重度、年齢及其惡化的速度。若側彎角度小於40度時,一般皆採用非手術性的保守治療,這些治療包含背架及特殊的運動治療等。
- 對於輕度的特發性脊椎側彎患者(即側彎角度小於20度者),通常給予特殊的運動治療來活絡脊椎兩側的肌肉及韌帶,並督促患者在家中努力執行,即可達到預期之目的。至於中度的特發性脊椎側彎患者(側彎角度介於20到40度者),若還在骨骼生長期,則需要合併背架及運動治療。背架每天至少需穿戴23小時,且需持續至骨骼不再生長為止。若側彎大於 40∼45度時,則需要考慮手術治療。
- 特殊運動治療的目的,在於強化較弱的軀幹肌肉,及牽拉緊縮的身體組織,例如:腹肌及背肌之肌力強化:牽拉側彎凹側的軀幹肌肉與髖部屈肌;強化凸側軀幹肌肉;加強骨盆後傾及姿勢的訓練等。
- 其他還包括爬行運動、反旋轉運動(一種適合脊椎側彎的運動)等。對於嚴重的脊椎側彎患者,還須加強呼吸運動。
復健科醫師的叮嚀
- 脊椎側彎是青少年常見的現象,父母或師長們若發現小孩或學生背部外觀不對稱時應儘速安排至門診檢查,復健科醫師會針對患者的脊椎作詳細的臨床評估,必要時會安排X光攝影或其他相關檢查,並針對患者的情況及側彎的嚴重度,處方適當的背架及運動治療,若發現嚴重的脊椎側彎患者(大於40∼45度),亦會轉介外科醫師進行手術治療。
門診時間│聯絡方式
掛號電話:(08)832-9966
網路掛號:門診預約掛號、掛號查詢或取消
服務時段:
週一至週五
早診 │上午9:00
午診 │下午14:00
晚診 │晚上18:00
週六 │上午9:00(物理治療)
週日 │休診
所在位置:復健大樓1樓、2樓
.
手機下載本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