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復健科衛教│骨質疏鬆症
骨質疏鬆症
- 骨質疏鬆症是指骨頭的質量減少,內部結構破壞(孔隙變大、增多),骨頭變得疏鬆、脆弱,且容易發生骨折。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以雙光子能量吸收頻譜(DEXA) 量骨密度,T值(統計學之術語)在-2.5以下即是骨質疏鬆症,其意義是指骨密度比99%同性別的年輕人低。另一種較通俗的說法是,當骨密度比年輕人的平均值低30%以上,即是骨質疏鬆症。
骨質疏鬆症成因
- 骨質疏鬆症常見的原因中,女性與停經後的荷爾蒙變化有關,男性則主要是老化所致。其他可能的原因包括:內分泌疾病(如甲狀腺、副甲狀腺機能亢進)、風濕病、血液病、腫瘤、腸胃道疾病、營養不良、體重太輕、酗酒及長期使用類固醇、抗凝劑等藥物。
骨質疏鬆症的治療
- 初期常無症狀,但骨質疏鬆到一定的程度便會有骨折、背痛、頸痛、駝背等症狀。骨折的部位以胸椎及腰椎、大腿骨上方、前臂近手腕處及上臂近肩關節處最常見。其他症狀還包括腸胃不適(便秘、脹氣)及肺功能 障礙(因駝背的關係)。
骨質疏鬆症的處置
- 四肢骨折的處置通常需由骨科醫師以手術方法或徒手將骨頭復位與固定,而胸腰椎的壓迫性骨折則以藥物治療及復健為主。
- 骨質疏鬆症的藥物治療包含每日補充鈣質(約1200毫克) 及維他命D(400-800國際單位)、荷爾蒙補充療法、皮良式荷爾蒙調節劑、抑鈣素針劑或鼻噴劑、雙磷酸鹽類、副甲狀腺荷爾蒙、睾丸脂酮及氟化物等。復健的主要目標是減輕患者疼痛,改善姿勢,增進骨質密度,減少骨質流失,改善肢體的協調及平衡功能,增強肌肉力量,並預防跌倒的發生。
- 有少數胸腰推壓迫性骨折的患者,雖經適當的臥床休息、藥物治療及復健之後仍有嚴重的背痛,或脊椎變形嚴重者,可考慮接受脊椎成形術(把骨泥注射到骨折處的脊椎)或駝背矯正術(用特殊的汽球將駝背變形的脊椎撐開)。
骨質疏鬆症的復健
- 1. 疼痛的治療:
骨質疏鬆症引起的壓迫性骨折在急性期常會有劇烈的背痛,嚴重者還會壓迫到胸椎或腰椎處的神經根,造成胸腹部、腹股溝或下肢的疼痛。治療上除了止痛劑之外,短期間(7天左右)的臥床休息及熱敷、肌肉按摩、電刺激等均可減輕疼痛。 當急性疼痛消失之外,患者平時須注意抬頭挺胸,日常生活須避免彎腰的 動作,必要時可使用長柄的輔助用具來穿鞋襪、做事等。情況允許的話,可 做些背部後仰的運動。病情嚴重者可考慮穿戴背架或使用拐杖、助行器 等。拐杖和助行器除了安全的考量之外,另一個目的是藉著分攤脊椎的負 荷來減輕疼痛。 - 2. 背架的使用:
骨質疏鬆症患者使用背架的目的是要減輕胸及腰椎的負荷,並使脊椎維持正確的架勢。常用的背架有傳統型背架、盔甲型背架及其他型背架。對於脊椎壓迫性骨折而言,背架通常須穿戴3至6個月。長期穿戴背架可能會造成背部肌肉萎縮、無力,因此穿戴時期須注意背肌的強化運動。當病情好轉後,便要逐漸減少穿戴背架的時間,以免產生心理上的依賴及造成肌肉萎縮。 - 3. 運動治療
運動的主要目的是增進骨質形成,減少骨質流失。此外,運動也可以增進肌力,改善肌肉、肌腱的伸展度,增進肢體的協調與平衡。根據學者的研究,骨頭本身的受力、負重(如站立時大腿骨或腰椎需支撐上半身的重量)或肌肉的收縮均可增進骨質的形成。 骨質疏鬆症患者的運動包括胸廓伸展運動,腹肌、背肌、臀部及下肢的 伸展及強化運動等。對於容易跌倒的患者,更須特別加強肌力、協調及平衡 的訓練,以防止跌倒的發生。此外,步行、游泳(或水中運動)、柔軟操、太極 拳、有氧舞蹈等也都值得鼓勵,提醒患者盡量避免需彎腰的動作或運動,以免使駝背加劇,甚至造成骨折。
復健科醫師的叮嚀
- 骨質疏鬆症是老年人及停經後婦女常見的問題,預防之道是多補充鈣質、適當的運動、適度的日曬及定期接受骨質密度檢查。復健科醫師除了藥物處方外,還會建議您如何運動、如何預防跌倒的發生;一但發生脊椎骨折時,更可提供全面性的治療使患者及早恢復健康。
門診時間│聯絡方式
掛號電話:(08)832-9966
網路掛號:門診預約掛號、掛號查詢或取消
服務時段:
週一至週五
早診 │上午9:00
午診 │下午14:00
晚診 │晚上18:00
週六 │上午9:00(物理治療)
週日 │休診
所在位置:復健大樓1樓、2樓
.
手機下載本訊息